| | | | |
已有0網友參與糾錯
輝煌的成就 美好的前景
南溪縣位于川滇黔邊宜賓市轄區,地處長江上游。縣城位于宜賓、瀘州、自貢三市交界處,城中心位于東經104º58´,北緯28º50´。全縣幅員704平方公里,轄16個鄉鎮,214個村,19個社區居委會。2004年末全縣總人口411825人。南溪建縣1400多年,歷史悠久,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縣,有10個革命老區鄉鎮,縣城內有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的舊居,是優秀共產黨員、著名革命烈士孫炳文、郭伯和的故鄉。南溪自然條件較為優越,地貌以丘陵為主,兼有南亞氣候屬性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無霜期長,適宜動植物生長。長江自宜賓匯合后首經南溪,有“萬里長江第一縣”之稱,自古白鱘在南溪江段棲息,是“中國白鱘之鄉”。
1978 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,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。改革開放以來,南溪在黨的正確路線的指引下,南溪縣委、縣人民政府率領全縣人民,高舉馬列主義、毛澤東思想、鄧小平理論和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,歷經27年的艱苦創業,奮力開拓,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,使昔日貧困落后的南溪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,改革開放成就斐然,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蓬勃發展,人民生活大為改善。南溪呈現出由溫飽向小康邁進,經濟發展,社會穩定,人民安居樂業,人氣旺盛的新局面。
一、綜合實力顯著提高
改革開放后,國民經濟持續發展,縣域經濟綜合能力邁上新臺階。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,發展加快,綜合實力顯著提高。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(現價 下同)實現20.34億元,分別比1999年和1978年增長(可比價 下同)198.4%和 14.7倍。其中:第一產業2004年實現增加值64786萬元,比1999年增長158.5%,比1978年增長6.4倍;第二產業2004年實現增加值76941萬元,比1999年增長182.9%,比1978年增長16.3倍;第三產業2004年實現增加值61652萬元,比1999年增長276.3%,比1978年增長134.8倍。2004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527萬元,分別比1999年和1978年增長34.2%和323.9%。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由1978年的7.01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 16.12億元,增長1.3倍;各項貸款余額由1978年的6.76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10.14億元,增長50.0%。民營經濟得到較快發展,2004年其占GDP的比重已達46.5%,對 GDP的貢獻率為66.9%。縣域經濟發展環境明顯改善,金融、物價運行平穩,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,實現了經濟與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。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二、農業特色明顯,品牌初步形成
全縣農林牧魚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10188萬元上升到2004年的101385萬元;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14元上升到2004年的2875元;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86845噸上升到2004年的166249噸。
(一)優質蔬菜。2004年,完成蔬菜播種面積15.0萬畝,其中,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播種面積10.8萬畝,初步形成精細、大宗、特色蔬菜三大片區,創建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示范縣通過農業部的驗收。
(二)種草養畜。2004年,種草面積5.8 萬畝,發展種鵝36.2萬只,13個鄉鎮被農業部認定為四川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,富民白鵝公司的鵝肉系列產品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畜產品。
(三)優質水果。2004年,優質水果6.5萬畝,其中,無公害甜橙示范基地1400畝。
農業三大支柱實現總產值7.1 億元,占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0.4%。花菜、茄子、甜橙、西瓜、大米等農產品獲中國無公害農產品證書,庶人坊豆腐干獲省著名商標,江源春牌蔬菜、蜀源牌白鵝、南王牌水果等品牌農產品打響省內外,鵝肉遠銷香港、澳門等地。
三、工業優勢企業發展勢頭強勁,經濟效益不斷提高
全部工業產值1978年僅8726萬元,改革開放后,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,全縣工業結構更趨合理,企業競爭能力不斷增強,經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。西部大開發后,圍繞建設“宜賓經濟強縣”的目標,實施“興工富縣”戰略,工業經濟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,到2004年底,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6.003億元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36.5%。
(一)優勢企業發展勢頭強勁。工考企業總產值3.4億元,增加值6418萬元,利潤1703萬元。天藍化工、文龍藥業、徽記食品等企業規模擴大,效益提高;南紅化工、九龍水泥、長興酒業等企業發展平穩。文龍藥業通過GMP認證,紅光化工ZB酸技改建成投產、鉚焊異地技改項目正抓緊實施。
(二)企業改革逐步完善。建陶總廠、鍋爐總廠、縣車隊等改革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,南福酒業正依法深化改革,南山長慶軍工企業政策性破產改制順利開展。
(三)民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。中共南溪縣委(2003)46號文件《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》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,民營企業及業主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。全縣民營經濟總量達9.5 億元,占縣域經濟的46.5%。
四、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成效明顯
五、投資結構得到優化
改革開放后,投資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的交通建設、郵電通信、城鎮建設、水利建設等方面,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。2004年,我縣積極應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,努力改善投資結構,全縣完成投資7.2億元,較上年增長35.7%,實施重點建設項目41個,投資5.5億元;爭取到中央財政專項及國債項目6個,投資2320萬元。
六、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,城鎮建設取得新的成效
城鎮建設日新月異。自80年代中期完成2000年南溪縣城總體規劃后,南溪縣城鎮建設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軌道。近期,縣城城鎮體系規劃通過省上評審,縣城第二輪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已啟動,北城控規已完成,縣城部分地段已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,重要交通干線場鎮規劃編制工作正在實施。在縣城建設中,實施“立足南城建設,穩步發展北城”的方針,縣城4平方公里舊城區改造已基本完成,城鎮化水平達到28.7%。在縣城建設方面,啟動了出城通道配套設施、護城溪二期、長江護岸堤續建等項目建設。交通街、外西街、東大街等街道改造穩步推進,以主要街道為重點的綠化、亮化、美化、凈化工作效果明顯,一批批住宅小區相繼落成,城鎮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得到加強,城市形象不斷提升。通過拓展城市空間,加快縣城改造建設,城市功能和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一個在宜賓具有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新縣城正在形成。
七、教育連續保持領先,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
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,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,全縣中小學基本清除危房,辦學條件不斷改善,教育質量不斷提高。2005年全縣高考本科上線1007人,上線率37.3%,其中南一中本科上線965人,居全市第一;普職兩類高中招生3616人,初中升高中比例68.3%,全縣中考優生人數及比率、學科均居全市前列。示范學校帶動作用增強,南一中創建國家級示范高中取得成功,南職中通過“國重”復評遴選,7所中小學創建為首批市級義務教育示范校,已建成9個“教育強鄉鎮”。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化,南一中初中部改制順利推進。投入科技資金2500萬元,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由1997年的30%,上升為55%。與川農大等高等院校合作進一步加強,啟動了四川白鵝資源品種保護和文龍藥業開發項目。
八、社會事業全面發展,人民群眾生活日益提高
文化、體育、衛生等事業全面發展,初步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體制,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。2004年新增就業再就業人數4363人,吸納安排再就業救助對象1075名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.2 %以內。按時足額發放失業人員人均基本生活費216元,建立了醫療保險、失業保險制度。強化城鎮低保動態管理和農村五保供養。2004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41元(比宜賓市平均水平高出16元)比2000年增長51.5%,城鎮恩格爾系數為0.43,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75元(比宜賓市平均水平高出71元),比2000年增長36.1%,農村恩格爾系數為0.49,城鎮和農村居民生活結構得到很大改善,生活質量明顯提高。勞動和社會保障體制的建立,人民群眾生活日益提高,社會各類矛盾得到化解,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基礎。
九、精神文明建設,民主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績
(一)精神文明建設富有成效。縣委、縣政府著力于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,先后制定并組織實施了精神文明建設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計劃,不斷把精神文明建設引向深入。1997年,全縣共評出示范戶3734戶,創建文明單位158個,縣交警大隊還榮獲“全國青年文明號”稱號。近年來,我們有計劃的抓了文明公民培訓工作,公民文明素質有了提高。在每年3月重點開展誠信宣傳教育活動。以“公民道德宣傳月”、“公民道德宣傳日”為載體,貫徹落實《綱要》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,積極開展“三講一樹”活動。在縣城繼續深化“綠色家庭、綠色單位、綠色街道”的創建,規劃了150個單位,2004年有63個達標。在農村繼續深化文明衛生庭園、文明衛生場鎮的創建,有200戶規劃戶達標。2004年,順利通過了市級文明縣城復查;爭創省級文明縣城、國家級衛生縣城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;創“國衛”滅蠅工作已通過驗收。全縣有省級文明單位10個,市級文明單位(村)75個,縣級文明單位(村)114個,縣級文明行業6個,縣級文明衛生場鎮5個,各級文明示范窗口24個,雙文明衛生戶5905戶,五好家庭戶11810戶,遵紀守法戶100375戶。
(二)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。改革開放以來,南溪民主法制不斷健全,縣委的執政方式不斷科學化,執政能力不斷提高,縣政府的政務環境逐步改善,先后在全社會開展了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、“三五”、“四五”普法教育,增強了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。在行政執法單位中成功地推進了部門執法責任制,有效地規范了部門執法行為。政務公開進一步強化,行政透明度明顯增強。全面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,執法質量明顯提高。不斷完善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范體系,社會治安形勢良好。1994年,南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達標,1995年到2004年,連年被評為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單位,2001年被評為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縣。
十、黨的建設在改革開放中不斷開創新局面
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和從嚴治黨的方針,按照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要求,南溪縣委采取多種形式和措施,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。
(一)加強理論學習,深入開展鄧小平理論和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,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市場經濟、科學技術和法律知識,促進了領導班子整體素質和個體素質的提高。
(二)在全面貫徹干部隊伍“四化”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的基礎上,認真貫徹落實《干部任用條例》、《黨內監督條例》和《監督檢查辦法》等規定,培養選拔各級干部,以創“四好”活動為主要內容,抓好縣級領導班子和科局級領導班子建設,著力提高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和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。以“三級聯創”、“愛民書記”、“三村建設”為主要內容抓好村級干部隊伍建設。以“黨員先鋒工程”、“黨員凝聚工程”為主要內容,發揮黨員的先領模范作用,廣泛開展“先教”、“民主評議黨員”等活動,切實加強了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。
(三)作風建設。根據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動態,適時運用集中教育整頓、知識測試等手段,建立健全機關作風機制,切實加強領導干部隊伍思想道德和紀律教育,不斷改進機關作風,增強了貫徹執行黨的路線、方針、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。著力把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成立黨為公、執政為民、風正心齊的堅強領導集體,為南溪的改革、發展和穩定提供組織保障。
改革開放及西部大開發來,勤勞智慧的南溪老區人民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、團結拼搏、艱苦創業,為加快南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,作了充分的思想發動。黨的十六大及五中全會勝利召開,黨中央為我國“十一五”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繪制了藍圖,制定了奮斗目標。一輪又一輪新的大好機遇振奮著全縣人民的精神,推動著南溪發展步伐。縣委、縣政府作出了實施“工業強縣”戰略定位、明確了戰略目標,圍繞解決實現目標的動力,提出了“奮發圖強謀跨越”的號照,制定了“系列措施,找準了各發展階段的抓手、團結、帶領南溪老區人民正在以新的姿態、昂揚的斗志,描繪未來的發展前景,開拓著前進的道路,創造著美好的未來。
回首過去,南溪的成就輝煌,展望未來南溪的前景美好!